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天上无人机高效巡大堤,地上专家群建模探险情!武金堤上有个“最强大脑”防汛值守点

2020-08-04 10:30 性质:转载 作者:刘丁维 秦双 袁君宝 来源:楚天都市报
免责声明:开云足球(www.thecupcakecakery.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丁维 通讯员 秦双 袁君宝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中灿“嘀!嘀!嘀!现在无人机高度200多米,准备拍摄照片……”7月31日,长江干堤武金...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丁维 通讯员 秦双 袁君宝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中灿

“嘀!嘀!嘀!现在无人机高度200多米,准备拍摄照片……”7月31日,长江干堤武金堤段,天上飞着巡堤的无人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王煌正带队巡查。

天上“电子眼”巡逻传回数据,地上水利“最强大脑”建模分析,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这个防汛值守点,以高科技守护着大堤安全

博士杨伟在操作无人机巡堤

无人机高效巡堤 3D建模分析险情

截至8月3日,长江武汉段水位已连续超警戒28天。连日来,在汉的相关单位和部门组织专班,24小时驻守江堤巡查险情。

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杨伟,是在7月24日来到武金堤段长江大堤上的。此前,他和同事一直奔波在富水河的分洪和抢险修复现场。

一顶草帽,一双雨靴,晒得红通通的皮肤,要不是手里握着无人机手柄,任谁说杨伟是一名博士,都得在心底打个问号。

中午日照正毒,用红外线测温仪测试干堤温度,显示有53℃,太阳炕得人皮肤毛焦火辣。杨伟正按照每天的设定,操作无人机实时搜集堤防数据、图像。没过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就顺着面颊往下淌,杨伟倒了小半盆水洗了个脸,他打趣说:“巡堤比写论文难多看,写论文只脑袋疼,巡堤是腰酸背痛。”

汛期最重要的就是人工巡查,有的老水利人认为,发现险情比处置险情更重要。

为什么要用无人机来巡查干堤呢?对此杨伟解释:“我们不是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巡查,而是增加了一项巡查内容。”在他看来,无人机巡查速度快、范围广,“人工巡堤1小时的效果,无人机仅需10分钟。”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3D建模分析比对无人机传回的照片和数据,能将出险点作直观的对比,对可能出现的险点、险段也有监测,可以引导巡堤人员有目的、有重点地巡堤。

对研究人员而言,这些更是宝贵的科研数据。杨伟介绍,巡堤时他也在思考开发软件,利用信息技术来巡堤查险。目前的防汛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也试图在规划设计中规避解决。“我的一些研究也和平时巡堤实践有关,目前正在做水土保持和洪水发生频率的课题。”他说。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