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第三届东湖创客汇无人机及无人车专场活动在光谷德国风情街柏林广场开幕。
本次活动以“无人之翼,探索未来”为主题,活动现场共设15个展位,展出来自十多家优秀无人机及无人车企业的百余件产品,引发了现场观众体验无人机的热潮。截止当日晚21:00,超过4000人观摩了此次活动。
东湖创客汇为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重点支持项目,作为全新的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它以新的项目运营模式,集创新体验、集中展示、产品发布与推广、高峰论坛于一体,是一个为区域创新者和广大市民提供推广产品、体验创新、科技创服的新的创新创业平台。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科技厅、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办,武汉东湖创客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汉无人机运动协会、创客邦、光谷创客街区、长江日报光谷编辑部承办。
20+系列无人机、无人车产品引观众体验热潮
在新品发布环节,有三家来自光谷的企业展示了其最新的研发成果,武汉众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小型无人测绘机器人,它可以取代传统测量车,24小时全天值守,能够大大降低测绘成本。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发布的“车载系统产品”,驾驶者不需要看手机屏幕,即可实现一键导航、查路况、听歌、接打电话、语音操控、收发微信语音消息 ,方便快捷更安全。武汉点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云航测后处理软件”,该软件是一款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模块集成度最高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
在本环节中,亿连方控现场免费提供产品,邀请十多位市民作为体验师,体验产品。
开车或者行走在华工科技园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萌萌的小机器人在道路两边按照固定路线转来转去,遇到车辆自动躲避,路口灵巧转弯,十字路口自动减速,潇洒利落,步步稳健!它正在干什么呢?是替主人找寻失物?还是帮助安防巡逻?其实,它是一个小小“画图工”,负责采集封闭园区的每一条道路场景,汇聚数据信息。在它的帮助下,每一条小路跃然于纸上,规整清晰。
这台可爱的小机器人的主人就是在第三届东湖创客汇上亮相的三家无人车企业之一——众向科技。武汉市众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玲介绍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公司正在研发的有关无人车方向突破性技术成果。
给汽车装上‘眼睛’,24小时“画地图”
当无人车还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时,已经有这么一群人在做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的相关研究。经过7年的技术积累,也做了如何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思考,2015年,武汉市众向科技有限公司便成立了,目前,它已经成长为一个20人、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并和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0位研究人员达成了深度合作,目前,他们希望通过移植无人驾驶技术,以较低的成本来变革国内传统测绘方式,改变地图的生产方式。
在谈话中,郑玲透露到:“我们结合武大智能车优秀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利用产学研的结果,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系统集成和小型化、低成本化应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车辆驾驶场景地图的建立、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基于云端的无人驾驶应用服务集成方面。”
地图的应用在车辆驾驶中是不可或缺的。而目前,传统的地图已经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技术的需要。因为传统地图是给人看,给司机看的,当车辆行驶不再需要司机,车能自主行走时,就需要机器能看得懂的地图。
“这个东西就叫场景地图。相当于给车辆安装上一对眼睛。”郑玲形象地说到,“而这个眼睛需要很多技术来支持,比如数据提取、传感器融合、传感器集成。”高精度的场景地图提取成本非常大,有可能前期耗费几百万只能生成很小一块地区的地图。并且城市道路规划的变动也会影响到测绘行业,地图必须不断实时更新,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如何低成本生成有效的地图,并能实时更新呢?众向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多年的无人驾驶相关经验投入到新型机器人的研发和集成中。于是,取代传统测量车的小型测绘机器人便诞生了。小型化,低成本的测绘机器人可以做到24小时全天值守,未来也能够实现多机协同,更能通过物联网把所有的机器人连接成一张网,实时接收信息和数据。这辆测绘小机器人也将在本届东湖创客汇发布环节首次亮相!
手机屏幕点两下,无人车接你下班
经过短时间的发展,摩拜、小黄车等共享单车已经“占领”了人们的生活。大家应该都经历过这样一个场景:走在下班的路上非常想找一辆小黄车飞快骑回家,奇怪的是,身边不断有行人骑着“阿黄”路过,可目之所及,“小白”、“小橘”都看不到!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不用为此而忧虑了,因为在未来不再是人找车,而是贴心又温暖的无人车来找你!众向科技的“途CAR APP”便走在未来科技的最前沿。它的使用可以不受区域、位置的影响,用户注册账号之后通过车辆定位功能就能看到所有无人车的状态,选择最近无人车提供服务,实现APP直接约车。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你只需站在路边等着无人车来接驾上车!到达目的地之后,可以通过APP实时查询无人车停靠点。担心约的无人车没电了?不用着急,APP上也可以查询到它当前的运动轨迹及运行数据,了解到车辆的电量、路程、运行时间等信息。
郑玲介绍到:“这是基于云端的服务。同时,无人车也会涉及到停车的问题,无人车APP可以帮助车主直接停车。”照这样发展下去,女司机们就再也不用纠结于商场地下车库里那些又小又难停的车位问题了。
谈前景:混战不可避免,未来势不可挡
说到无人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郑玲兴奋地说:“那当然是势不可挡的!”在她看来,目前有四股力量陷入了无人车研发的“混战当中”:图商、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和传感器研发企业。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积累方面实力雄厚,掌握着无人驾驶真正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而传统车企对汽车安全、智能化的理解则是百年积累的,也是普通的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的。郑玲认为,无人车想要发展更快则需要四种企业的深度融合。
在无人车发展势头大好的情形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国内外研究开放环境的不同。在国外,不少地区已为无人车开放了道路测试,比如2015年,英国交通部就已允许在英国进行无人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试,这也使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个批准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国家。然而国内的无人驾驶测试环境却没有这么乐观。前段时间,在北京五环路上就上演了一场交管部门追赶百度老总的“大戏”,据说是 李彦宏乘坐一辆无人驾驶车赶往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百度当天的AI开发者大会,但因为主驾驶位上无人,实线变道违反了交规。
无人车产品落地除了需要技术的完善,也需要相关法律政策迎头赶上。郑玲说:“无人驾驶技术分为5个级别,我们可以通过分步走的方式不断实现和完善各个层面的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前几天奥迪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量产型L3级别的A8,真正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普及必然是伴随着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025-04-25 11:29
2025-04-25 11:28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