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锂聚合物动力电池的使用

2016-12-09 08:15 性质:转载 来源:翼安培
免责声明:开云足球(www.thecupcakecakery.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现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无人机的动力电池经过夏季炎热天气的考验后又迎来了严寒的冬季。那么无人机的动力电池在严寒的冬季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

现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无人机的动力电池经过夏季炎热天气的考验后又迎来了严寒的冬季。那么无人机的动力电池在严寒的冬季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为大家逐一进行讲解。

我们常用的无人机的动力电池现在基本都是锂聚合物电池,那么什么是锂聚合物电池?

锂聚合物电池是采用锉合金做正极,采用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炔、聚苯胺或聚对苯酚等做负极,有机溶剂作为电解质。锂聚苯胺电池的比能量可达到350W.h/kg,但比功率只有50-60W/kg,使用温度-40-70度,寿命约330次左右。 具有比能量高、小型化、超薄化、轻量化和安全性高等多种优 势。基于这样的优点,锂聚合物电池是可制成任何形状与容量 的电池,进而满足各种产品的需要;并且它采用铝塑包装,内 部出现问题可立即通过外包装表现出来,即便存在安全隐患, 也不会爆炸,只会鼓胀。 在聚合物电池中,电解质起着隔膜和电解液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像隔膜一样隔离开正负极材料,使电池内部不发生自 放电及短路,另一方面又像电解液一样在正负极之间传导锂 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且还具备高分 子材料所特有的质量轻、弹性好、易成膜等特性,也顺应了化 学电源质量轻、安全、高效、环保的发展趋势。

基于这些特性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使用时间很长的锂电池会在外表发证鼓涨的原因。

  锂聚合物电池,一般简称为锂电或锂电池。以11.1V锂电池为例子说明如何正确地使用锂电。  通常,11.1V的锂电池都由3片锂电芯串联而成(3S1P),即每片电芯的电压为3.7V。模型、手机、摄像机等的锂电上标示的电压称为标示电压,是从平均工作电压获得。单片锂电芯的实际电压为2.75~4.2V,锂电上标的电容量是4.2V放电至2.75V所获得的电量。遥控航模锂电池必须保持在2.75~4.2V这个电压范围内使用。如锂电池电压低于2.75V则属于过度放电,锂电会膨胀,内部的化学液体会结晶,这些结晶有可能会刺穿内部结构层造成短路,甚至会让锂电电压变为零。锂电池电压高于4.2V属于过度充电,内部化学反应过于激烈,锂电会鼓气膨胀,若继续充电会膨胀、燃烧。无论是过放还是过充均会对锂电池产生很大的伤害。

  充电电流:充电电流不得超过规格书中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一般情况下为0.5~1.0C或以下),使用高于推荐电流充电将可能引起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的问题,并可能导致发热或泄漏。目前市场销售的5C电流充电的动力电池,建议不要经常使用5C充电,以免影响电池寿命。

充电电压:充电电压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制电压(4.2V/单体电池),4.25V为每只节充电电压的最高极限。(严禁采用直充充电,否则可能造成电芯过充电)。

充电温度:电池必须在产品规格书规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进行充电,否则电池易受损坏。当发现电池表面温度异常时(指电池表面温度超过50°C),应立即停止充电。

反向充电:正确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严禁反向充电。若正负极接反,将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反向充电会使电池受到破坏,甚至导致发热、泄漏、起火。

放电

放电电流:放电电流不得超过规格书(承认书)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过大电流放电会导致容量剧减并导致电池过热膨胀。

放电温度:电池必须在规格书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放电。当电池表面温度超过70°C时,要暂时停使用,直到电池冷却到室温为止。

过放电:过放电会导致电池损坏,放电时不得使单体电池的电压低于3.6V。

贮存

电池应放置在阴凉的环境下贮存,长期存放电池时(超过3个月),建议置于温度为10-25°C且低温度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电池在长期贮存过程中每3个月充放电一次以保持电池活性,并保证每个电芯电压在3.7~3.9V范围内。

讲了这么多锂电池的原理,使用方法等,下面我们特别提示大家在冬季使用锂电池时候一定要在飞行前对动力电池,遥控器电池做好预热,这样才能使锂聚合物电池的凝胶物质完全处于工作状态,因为在低温环境中凝胶物质处于不活动状态,这样盲目上电飞行,会导致电池的放电水平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会让飞行时间大大缩短。所以在冬季飞行时要估计好飞行时间,比正常气温环境下的飞行时间要缩短。以保证飞行安全。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